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期间发生自乾隆二十一年(1756)至三十四年(1769)。当时四川增赋无策,税金难征,人口骤减,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官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,尤其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。
拓展材料:
清政府在统一以后,施行了一系列“填四川”政策;通常是激励外地移民入川垦荒。如规定凡愿入川者,将地亩给为永业。各省贫民携带老婆入蜀者,准其入籍等。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个官员的功绩升迁、奖赏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;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优惠。
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,规定五年起才缴税。并对滋长人口,永不加赋。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,要求配合移交核查,安排上户口、编入保甲。这些政策为移民造就了好的环境和条件。
扩展阅读
四川话与湖南话的共同词汇超过了四川话与北京话,虽然四川话和北京话都属于官话。这大概是湖广填四川的遗留影响。
“江西填湖广,湖广填四川”的说法大家都听过,所以不管是湖南,还是广东,四川等地人们都亲切的称呼江西人为老表。
那些倾家荡产湖广填四川一样,到不生育的日韩、枪林弹雨的欧美,中芬太尼和冤死的可是一辈子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。
白沙坪附近的寒婆坟据说始建于宋代,曾遭毁圮,现寒婆坟为近年重建。坟前墓碑正中大字书刻‘寒婆坟’三字,其碑联为:修建墓碑纪念寒仙;水流东海返恋婆人。寒婆坟是江西到湖广和巴蜀古道上的必经之所,在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、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后,江西移民也就把家乡的寒婆文化带到了湖南湖北以及川陕等地。现在地图上带寒婆的地名有近五十个,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。这些地名主要叫寒婆坳、寒婆垇、寒婆岭、寒婆垭、寒婆山等,其分布东至湖北蕲春,西至四川成都,北到陕南紫阳,南至广东韶关,也就是清初移民的湖广和巴蜀地区。四川许多地区还讹称寒婆为韩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