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盎


 
袁盎(约前200年—前150年),《汉书》称爰盎,字丝,汉初楚国人,西汉大臣,个性刚直,有才干,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。
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,强调等级名分、按“礼”行事,不能有僭越行为。为人敢言直谏,后因此触犯汉文帝,被调任陇西都尉,后迁徙做吴相。汉景帝即位,吴楚七国叛乱,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,官拜太常,出使吴国。叛乱平定后,封为楚相。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,遭到梁王忌恨,为刺客所杀。

人物生平

为人正直
袁盎是楚地人,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,后来迁徙到了安陵。吕后时期,袁盎做了吕禄的家臣。汉文帝即位后,其兄袁哙保举他,他便被任为中郎。 绛侯周勃诛灭吕氏有功,被文帝封为丞相,周勃因此甚为得意。文帝对待周勃非常恭敬,群臣朝觐退朝后,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。袁盎因此进谏,问文帝:"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的人?“文帝回答说:”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。袁盎说:“丞相只是功臣而已,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。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的。在吕后掌权时,诸吕胡作非为,擅自称王,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。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,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。而等到吕后去世,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,周勃掌握兵权,顺势而为而已。因而只能称作功臣,不能称作社稷之臣。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,而陛下却谦虚退让,毫无君臣之礼,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。”   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,群臣上朝时,逐渐威严起来,周勃慢慢也开始对皇帝产生了敬畏。周勃因此怨恨袁盎,不久,遇到了他。就对他说:“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,今天你这小子却在朝廷毁谤我。”袁盎毫不退让,并未因此道歉。后来,周勃因故被罢相,回到封地,有人上书告他谋反,被召进京城关押在狱中。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说情,只有袁盎申明周勃无罪。周勃出狱后,感念袁盎出力颇多,乃与他结为挚友。 
妙算刘长
文帝三年(公元前177年),淮南王刘长自封国入朝觐见,擅自杀死了辟阳侯审食其。袁盎对文帝说:“诸侯王太骄横霸道必生祸患,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。”文帝不听,淮南王愈加蛮横。 
文帝六年(前174年),棘蒲侯柴武的世子意图谋反,事发被诛,牵连到了淮南王,文帝将其贬到蜀地,以囚车押送。   袁盎当时任中郎将,便劝谏说:“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,不加以限制,以致酿成如此境地,如今又突然摧折他。淮南王为人刚直,如果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,人们就会认为陛下不能容人,背负杀弟之名,到时怎么办呢?”皇上不听。让囚车继续出发。囚车行至雍地,淮南王就病死了。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,为之绝食。袁盎入见,宽慰文帝说:“您在任代王时,太后患病,三年里您尽心服侍,亲尝汤药,曾参尚且感到为难,而您做了,孝道超过曾参太多了;诛灭诸吕后,您由代国进入凶险难料的京城,即使是孟贲、夏育的勇气也不及陛下;群臣推荐您做皇帝,陛下推辞了五次,而古时的贤人许由也只推辞了一次,陛下超过许由四次啊。陛下这三件事均高于世人,不须担心名声被毁。   况且,陛下贬谪淮南王,本是为了让他改过自新,是护送官员不慎导致淮南王病死,罪不在陛下啊。” 文帝听了袁盎的分析,略感宽慰。问他该怎么善后呢?袁盎随后建议妥善处置淮南王的子嗣,文帝听从,便将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。此事过后,袁盎在朝廷中名声大振。
直言劝谏
谏帝之好
宦官赵同(即赵谈,司马迁为避父讳写作赵同)仗着文帝的宠信,经常在文帝面前造谣中伤袁盎,袁盎忧愁不已。袁盎的侄子袁种劝袁盎在朝廷上公开羞辱一下赵同,以防止赵同继续毁谤。一天,文帝坐车出行,赵同在车上服侍。袁盎便跪在马车前,向文帝进言说:“皇上,我听说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舆上的人,都是英雄豪杰啊,如今大汉虽然缺乏英雄豪杰,可是陛下现在怎么和一个太监坐在一起呢?”文帝闻言大笑,就立即让赵同下了车。 
文帝从霸陵上山,打算从西边的陡坡飞车而下。袁盎担心文帝安危,就策马紧挨皇帝的马车,挽住缰绳,文帝问道:“怎么,难道将军怕了吗?”袁盎答道:“我听说千金之子,不会坐在屋檐下,百金之子,不会倚在楼台的栏杆上,就是害怕发生危险;圣明的君主不应该在危机中心存侥幸。今陛下驾着快车,飞驰着奔下峻山,如果马惊车败,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,但又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?”文帝听后,就放弃了飞车下山的打算。 
谏妃之宠
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,在内宫常和文帝、窦皇后同席而坐。一次,文帝到上林苑游玩,窦皇后、慎夫人跟从。等到就坐的时候,郎署长布置坐席,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。慎夫人生气,不肯就坐,文帝也很生气,就起身回宫了。事后,袁盎劝谏文帝:“臣听说尊卑有别,内宫上下才能和睦。如今陛下已立皇后,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,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!这是失却尊卑啊。且陛下宠爱慎夫人,就应该厚加赏赐。如果尊卑不分,名为宠爱,实则害了她,陛下难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“人彘”的事吗?”   文帝这才高兴,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。慎夫人就赐给袁盎金五十斤(当时所说的“金”为铜)。 
出外为相
袁盎因多次直言劝谏,不能久留京城,被调任为陇西都尉。到任后,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,爱护有加,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。不久,袁盎调任为齐国丞相,不久,又调到吴国为相。袁种在送别袁盎时对他说:“吴王刘濞骄横欺主已经很久了,常有反心。你如果想要弹劾他,吴王如果不上书弹劾你,就会杀你了。南方潮湿,你每天只管饮酒度日,不管事务。时常规劝吴王不要谋反就行了,这样才能不被杀害。袁盎采纳了他的计策,吴王果然厚待了袁盎,并未加害。不久,袁盎告老还乡,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,便下车行礼拜见,申屠嘉只是在车上表示谢意。袁盎回到家里,觉得在下属官吏面前感到羞耻,于是到丞相府拜见申屠嘉。   申屠嘉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,态度非常傲慢。袁盎便说:“希望别人回避,单独会见。”丞相说:“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,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,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;如果是私事,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。”袁盎就跪着劝说道:“你作为丞相,请自我衡量一下,与陈平、周勃相比,你怎么样?”丞相说:“我比不上他们。”   袁盎说:“好,你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。陈平、周勃辅佐高祖,平定天下,做了将相,诛杀诸吕,保全了刘氏天下时,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,后来提升为队长,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,并没有出谋划策、攻城夺地、野外厮杀的战功。再说陛下从代地来,每次上朝,郎官呈上奏书,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的,意见不能采用的,就搁置一边,可以接受的,就采纳,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。这是为什么呢?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揽天下贤能之士。皇上每天听到自己从前所没听过的事情,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,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;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,而一天天更加愚昧。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,依我看,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!”   申屠嘉于是拜了两拜,说道:“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,就是不聪明,幸蒙将军教诲。”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,把他作为上宾。 
议杀晁错
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,一方在,另一方就离去,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。汉景帝即位后,晁错任御史大夫,就派人查袁盎任吴相时所受吴王刘濞的财物,要论罪处罚,景帝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。 
景帝前元三年(前154年),吴楚七国叛乱,晁错听闻消息,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,必定知道其预谋,就与下属丞史商议,打算趁机打击袁盎。丞史不同意,晁错因此犹豫不决。   袁盎得知消息后,非常惶恐,连夜求见窦婴,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,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。窦婴禀告了景帝,景帝便召见了袁盎。袁盎进宫后,发现晁错在场,就请求景帝屏退旁人。晁错出去后,袁盎献策说:“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;只要斩了晁错,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,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。”   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,便封窦婴为大将军,袁盎为太常,要他秘密整治行装,出使吴国。 
出使吴国
晁错被杀后,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吴国。吴王打算任命袁盎为领军将领,袁盎不肯。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,想杀死他。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,曾经是袁盎的从史,因私通婢女,畏罪潜逃,袁盎驾车追上后,并未处罚他,反而把婢女赐给了他,仍旧叫他当从史。校尉司马知恩图报,就变卖随身财物,灌醉了守城的士兵,乘着夜色,割开营帐,救出了袁盎。袁盎得救后,步行了七八里,天亮时,遇到了梁国的骑兵,就借马逃离了吴地,将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景帝。 
遇刺身亡
叛乱平定后,袁盎被任为楚相,不久,因病辞官,闲居在家,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。 
景帝想立梁王刘武为储君,袁盎得知消息后,就进言劝谏,中止了这种议论。梁王因此怨恨袁盎,派人前去刺杀他。第一个刺客来到关中后,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,众人都赞不绝口。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,并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前来刺杀,要他小心戒备。袁盎心中很不愉快,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,便到棓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。回家的时候,在安陵城门外面,被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刺杀而死。 

袁盎的故事(轶闻典故)

袁盎任楚相被罢官后,在家里面待着,斗鸡走狗,游山玩水,和洛阳游侠剧孟是好朋友,当时安陵有个富人劝他说:“剧孟是一个赌徒,赌博的人你不要和他来往。”袁盎说:“剧孟虽然是个好赌博的人,但是你知不知道,剧孟的母亲死的时候,前来送葬的车子有上千辆,这个人如果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,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缘?再说,谁没有危难的时候呢,一个人有了灾难,上门求救,能够不以父母在家为借口,不以生死存亡为托辞的,天下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季心,一个是剧孟。如今你的身边经常跟着几个护卫,但一旦有危急之事发生,他们可以倚仗吗?”袁盎骂完这个人,从此不再和他来往。众人听说了这件事,都很称赞袁盎。

史书记载

司马迁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
班固《汉书·袁盎晁错传》

人物评价

司马迁:袁盎虽不好学,亦善傅会,仁心为质,引义慷慨。遭孝文初立,资适逢世。时以变易,及吴楚一说,说虽行哉,然复不遂。好声矜贤,竟以名败。
司马贞:袁丝公直,亦多附会。揽辔见重,却席翳赖。晁错建策,屡陈利害。尊主卑臣,家危国泰。悲彼二子,名立身败! 
李德裕:袁盎、汲黯,皆豪侠者也,若非气盖当世,义动明主,岂有是名哉? 
罗隐:汲黯袁盎,以忠谏而屡出;籍孺韩嫣,以侫幸而益重。 
契嵩:夫谏争自古罕有得其所者,汉之善谏者袁盎、汲黯,而言事尚忤触人主所不陷其身者。 
洪迈:袁盎真小人,每事皆借公言而报私怨,初非尽忠一意为君上者也。尝为吕禄舍人,故怨周勃。文帝礼下勃,何豫盎事,乃有‘非社稷臣’之语,谓勃不能争吕氏之事,适会成功耳。致文帝有轻勃心,既免使就国,遂有廷尉之难。尝谒丞相申屠嘉,嘉弗为礼,则之丞相舍折困之。为赵谈所害,故沮止其参乘。素不好晁错,故因吴反事请诛之。盖盎本安陵群盗,宜其忮心忍戾如此,死于刺客,非不幸也。 
王夫之:晁错忠于袁盎,而居心之厚薄,则不若盎也。 
蔡东藩:惟袁盎借公济私,当国家危急之秋,反为是报怨欺君之举,其罪固较错为尤甚,错死而盎不受诛,错其原难瞑目欤! 
易中天:袁盎是一个很正直、很正派的人......是真正的‘士’,堪称‘无双国士’。

陵寝墓地

据《太平广记》记载,袁盎的墓被广川王刘去发掘,其中棺椁皆为陶瓦材质,陪葬品只有一面铜镜。

艺术形象

2004年电视剧《汉武大帝》:赵刚饰演袁盎
2011年电视剧《大风歌》:焦长道饰演袁盎

礼治思想

礼本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基于血缘宗法关系的一种产物,后来懦家提出来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,便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的礼制规范。礼的作用就是要使上下、尊卑等级分明,不同等级的人们都要按照礼对不同等级所作出的行为规范行事,如果违反了这些行为规范,那就会出现“上下踳逆,父于悖乱”的局面。
袁盎为人敢言直谏,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,他强调等级名分,要求人们都按“礼”的规定行事,不能有僭越行为。袁盎对尊卑礼节有着浓重的情节,劝谏文帝维持帝王的威严、拉退慎夫人的坐席、阻止宦官和文帝同车而乘等都是礼治思想的体现。在景帝立嗣的问题上,窦太后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梁王,而不是景帝的长子武帝,她为了使之正当化,解释为“殷道亲亲”,即“兄亡弟及”的原则;袁盎则大力反对,他认为以嫡长子继承制的“周道”没有传给兄弟的说法,阐明传位嫡长子才是汉王朝的传统,最终瓦解了窦皇后的立嗣意图。
袁盎以直言劝谏的形式,和陆贾、贾谊等人一起奠定了汉初的儒家治国理念,成为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表彰六经”的先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