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


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

  有很多家长都会时不时地找一些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来教育孩子,那么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都有哪些呢?一起来看看吧。

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:这一跪,春风得意遇知音

  历史见证了这一刻,世界见证了这一刻!北京时间2月18日,当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成功卫冕之后,在全世界无数观众面前,她激动地跪在冰面上,冲着自己的教练磕了两个头。

  不知内情的人也许会这样想,王濛的这一跪,只是其夺金后狂喜激动的宣泄,而了解内幕的人此时一定明白,王濛的这一跪,是她从一个“刺头青”走向成熟后对自己教练的深深感恩。

  用王濛自己的话说:“这两个头,一是感谢教练的知遇之恩,是她让我知道500米短道速滑到底该怎么滑;二是感谢领导、队友和医务人员等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。”她提到的教练,就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李琰,也是在3年前被王濛“炮轰”的李琰。

  20xx年,在都灵冬奥会上,年仅20岁的王以44秒345轻松夺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,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都灵冬奥会首枚金牌,打破了中国代表团在都灵的“金牌荒”,王也因此成为国家队最大牌的队员。20xx年,李琰从美国回来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教练不久,就遇上了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召开。当中国女子队在1500米比赛失利后,王把失利的原因归咎于李琰的执教理念,在公开场合口出狂言:“这是什么战术呀?什么都没有,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国家队了,我会主动申请回到黑龙江队。”当时,王并未意识到自己这句话会在社会上产生什么负面影响,一时间舆论哗然,王和主教练李琰之间的矛盾,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。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狂妄、自大、“刺头青”等词语毫不吝啬地送给了年轻的王。

  虽然王濛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在队里写了检查公开向李琰教练道歉,最终还是被冬季运动管理中心“下放”回到了黑龙江队。

  在被“下放”的那段时间,王濛仿佛变了一个人。她后来回忆说:“从都灵冬奥会所谓的‘一夜成名’到‘亚冬会风波’,我承载了太多人的厚望。我没有被挫折击倒爬不起来,我一直咬紧牙关在努力努力,不停地向前冲冲冲,因为我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。像我这样年龄的女孩子,还在父母身边撒娇、在学校无忧无虑求学、和朋友打闹,但我明白,从自己穿上冰刀,站在起跑线,为短道速滑而生的那天起,这些都不再属于我。”

  当王再度回到国家队时,李琰并未计较前嫌,而是大度宽容地接纳了她,并力主王担任了国家队的队长。犹如凤凰涅的王,在李琰的训练下成绩突飞猛进,担负起了“领军人物”这个角色,和李琰相处得像母子一般。王感触颇深地说:“以前确实是我错了,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,我才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,也深切体会到了李教练一颗慈母般的心。在她的教诲下,我已完全改变了自己。以前,我在比赛时只管我自己,自己赛好就行了,现在看到队友们赛得好,我打心眼里高兴。”

  在此后3年的所有赛事中,王濛参加的500米比赛几乎没有让冠军旁落,她甚至成了这个项目世界上能滑进43秒的唯一一人。但她已完全没有了先前的“大牌”作派,相反,成绩越好,对教练李琰就越尊敬。李琰曾私下说:“王濛越来越成熟和沉稳了,她已具备了大将风度。”

  当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500米金牌,从而使她成为中国队首个在冬奥会上卫冕成功的选手后,她首先想到的是和自己3年来朝夕相处的教练李琰,在滑过终点线后的第一时间,她便冲到了教练席,对着自己的恩师李琰双膝跪地磕了两个头,随后一跃而起,紧紧抱住了李琰。

  此时的李琰,也忘情地和自己的爱徒紧紧相拥,喜极而泣地开玩笑道:“真是个俏皮的孩子,回去之后就该朝我要红包了,这不是过年了嘛!”

  王濛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以最传统最感恩的方式感谢主教练对我的宽容,更感谢教练带给我这么好的成绩,让人看到王濛滑得真不错。我虽然感觉自己比以前更沉稳了,但我认为,人在越接近自己目标的时候,就越容易发生问题,所以,就越要加强自身的修养。”

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:每一个平凡人都是友谊的上帝

  作者:段奇清

  那年,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,他多么想有一些朋友!可穷困得如同一个乞丐,连喝一碗汤都是一种奢求、无法实现的他,即便想有一个人给他做模特也不可能。

  一个星期天,梵高和往常一样走出城,来到一大片麦田边,写生或画一些风景画,以不让自己总饥肠辘辘,同时也是顽强而执著地实验他的笔触和色彩。画完了几张风景画,太阳已斜斜地照在麦田上。这时,有一个穿着蓝色的制服、披着一身金色阳光的人来到了梵高的跟前,“先生,你好!这些天太阳挺毒的,你应该戴一顶帽子啊!”来人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并说。

  梵高知道他是一个乡村邮递员,名字叫卢朗。这些天,卢朗几乎每天都要从梵高身边经过,和他打过招呼后,还会停下来聊上几句。“卢朗先生,你好!”梵高笑着说,“光着头,和太阳更亲近,不也很好吗!”梵高的风趣幽默让卢朗谈兴更浓了,他指着梵高画布上刚画完的麦田客气地说:“您的麦田画得像个活物!”接着,又指着正沉沉下坠的落日和树上被落日所染上的火焰一样的光芒说:“这也像个活物,您看是不是?”

  梵高心头不禁一震:“这话说得真好,既简单,又深刻!”两人越聊越热乎,从绘画聊到上帝,卢朗说:“现在的上帝似乎变得越来越令人难以置信了,上帝只存在你画的这片麦田里,可一到现实生活里,上帝就……”

  两人聊着,一直聊到了太阳下山,耀眼的金星已开始挂上天幕。梵高忽然发现这个做了20xx年邮递员,却从来没有得到提升,用每个月挣来的135法郎微薄的薪水抚养4个孩子的父亲,心地竟似麦田般富饶丰赡,如天空般明净美丽!

  梵高说:“卢朗先生,我想为您画一幅肖像可以吗?”卢朗很愉快地答应了,只是说:“我感到荣幸,但我长得难看,干吗要画我呢?”梵高十分高兴地说:“假如真有上帝的话,我想他一定也长着和你完全一样的胡子和眼睛。”卢朗开心地笑了,连身边的麦苗似乎也跟着他笑弯了腰。

  从此,梵高有了模特,也有了朋友。

  打那后,卢朗常常邀请梵高到家里做客,梵高也为卢朗夫人画肖像画。后来卢朗调到马赛邮局工作去了,两人也常来常往,他们的友谊如阿尔的太阳一样,恒定、热烈、明净。

  有一段时间,梵高患病住进圣雷米精神病医院,卢朗每天在下班后,都要到医院去看望,除了给梵高送去一些营养品外,还带去一些阳光般的话语,让梵高心中逐渐明媚清丽起来。梵高出院,卢朗在百忙中抽时间,为梵高办理出院手续,并用马车把他接回家。

  梵高先后为卢朗画了6幅肖像画。其中最著名的是画于1888年的《邮差卢朗先生》,卢朗身着蓝色的制服,黑色的勾边,金色的长胡子和制服上的金色纽扣交相辉映,闪烁着明亮而温和的光。这幅油画现被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,几乎所有梵高的画册里也都收录了这幅画。人们不仅仅是将《邮差卢朗先生》看成梵高人物肖像的代表作,而更是将它视作两人友谊的象征,总会津津乐道这段友谊的佳话。

  可不是,梵高在短短的37年,苦难却多于幸福的生命中,邮递员卢朗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抹亮色,这位以普通人身份出现的“上帝”,那种质朴纯真的情感,让梵高得到一份友谊的快乐时,也注入他生命与艺术的力量。这种力量蕴含在底层人的艰辛与自尊,又宛如上帝般的自重之中,就像种子播撒在泥土里,阳光行进在云层里一样,清新自然又无比可贵!

 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上帝,只要在我们友善心中能真正洞晓他们是上帝,也就能获得一份份散发着麦田的清香、闪烁着太阳般光芒的不朽的友谊。

励志名人简短励志事例:“艺乞”的画画人生

  1963年1月,从兰桂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子。14岁时,噩运悄然来临,一次意外摔伤了左腿。因为家庭贫困,没有得到及时治疗,导致伤口感染,最后左腿不得不高位截肢。

  这对当时还是学生的从兰桂来说,不啻从天而降的闷雷,将他所有美好的梦想刹那间都击碎了。他苦恼过,愤怒过,失望过,可苦恼、愤怒、失望又能怎样?现实毕竟是现实,生活还是要继续。他强忍悲痛把泪水咽进肚子里,心中暗暗发誓:男子汉不能向命运低头。

  截肢卧床那段时间,从兰桂试探着画画,想以画画的形式抚平心中那长长的忧伤,慰藉自己内心的孤独。买不起画画的材料,从兰桂就用最简单的粉笔和木炭,从最简单的一笔一画开始;没有老师,自己权且既当老师又当学生。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后,从兰桂似乎掌握了画画的一些技巧,竟然画什么像什么。至此,画画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。

  2l岁时,面对家庭的贫困,面对母亲为他整日的操劳,生性好强的从兰桂选择了流浪生活。他想成为一名“艺乞”,用自己一双会画画的手,用粉笔和木炭在路边作画给别人带来美感,挣些钱养活自己。于是,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双拐上路了。

  这种选择,对从兰桂来说,本身意味着挑战苦难的开始。凭借单腿,从兰桂流浪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,辗转到过西藏、新疆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等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也把自己的粉笔画、粉笔字留在了城市的街头,或多或少地吸引了一些人的驻足观看。当然,路途上,他吃了太多的苦,住过马路、桥洞、车站候车室,遭过抢劫,挨过地痞流氓的揍。

  这些身体的苦难,从兰桂都可以忍受,只是,一些人的冷漠,还是多少刺痛了他的心灵。一次下大雨,他拦出租车,一辆辆来了,看到他却好似没有看到一样,倏地便过去了。一位好心人帮他拦了一辆,到他租住的廉价出租房,也不过3站的距离,司机却非让他支付100元。又有一次,他不慎严重摔伤下颌骨,血哗哗流淌下来,一会儿,便成了血人。被好心人送到医院后,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外科医生竟然问他:你有钱吗?种种残酷的打击,不但没有击倒从兰桂,反而更坚定了他把粉笔画画下去的决心。

  流浪卖艺期间,只要天气允许,从兰桂便在街头摆摊画画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在天气不允许时,他便逛当地的博物馆,看画展,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。晚上,他把精力用到了读书学习上,读过的书有黑格尔的《逻辑学》《西方美术史》《外国美术简史》等等。他还尽可能地学习外语,现在,他居然能够说7个国家的简单问候语了。

  如此的生活,从兰桂一过就是20xx年。20xx年,对于历史来说,只不过是瞬间而已,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,绝对不是弹指一挥间。可以想象20xx年中从兰桂所遭受的苦难,我想用托尔斯泰在《苦难的历程》中说过的“在清水里泡三次,在血水里浴三次,在碱水里煮三次”来形容,想必一点都不为过。这样的苦难非但没有击垮从兰桂这个大山一般的汉子,反而历练出他日趋完美的粉笔画、粉笔字。20xx年4月26日,当流浪到武汉的从兰桂在中南路街头作画时,引起一位叫“四叶未明”的拍客的注意,拍下了他30分钟画的《蒙娜丽莎》,并在优酷网发布,并迅速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,点击率超过1000多万次,顶帖50万余次,评论达20多万条。一时间从兰桂被捧为红极一时的“优酷牛人”。网友们不仅被他的画作所震撼,也为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折服。

  20xx年国庆前夕,在“四叶未明”的协助下,从兰桂到八达岭长城上作画,实现了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梦想。他边画画,边高唱《我的中国心》,引来众多中外游客的关注和赞叹。他画的《新生——开国大典》《呐喊——两弹一星》《转折——改革开放》《团圆——港澳回归》《崛起——奥运激情》《腾飞的中国龙》六幅粉笔画,再现了毛泽东、邓小平等伟人的风采。长城博物馆当场表示,将这六幅画作收藏,在国庆期间展出。

  从兰桂新近创作了粉笔画《雄鹰》,上面配诗一首,表达了他的心声:“鹰折断翅膀,也向往蓝天。鲸搁浅荒滩,也向往海洋。我虽然抱着半截残腿,也希冀走进美院的校园,因为我也是中国公民,身份证上不比别人少一个标点。外国的保尔•柯察金,中国的张海迪,在我面前耸立成高山,支持我吧,朋友。”20xx年,从兰桂已完成了画画人生的转身,不再做“艺乞”,而是拜洛阳的一位粉笔画大师为师,我们期待着他获得更大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