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献礼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
一碗鲫鱼
记得20世纪60年代末期,我和姐姐一同上小学读书。我所在的村小学总共有20多个学生,从一年级到四年级,从校长到教师都是王老师一个人执教。村里沿袭多年的传统,家长们为王老师轮流供饭。
我家生活及其贫困,父亲因病无钱医治而英年早逝,留下哥姐弟妹一家五口人,生活的重担只压在妈妈一个人的柔弱肩上。轮着我家供饭了,王老师对我和姐姐说:“回去告诉你妈,别费心了,我到别人家去吃午饭,不必寅支卯粮。”姐姐对王老师恳求地说:“王老师,我妈妈上周就准备好了,您可一定要去!”
王老师看我姐姐邀请的语气和态度都非常坚决,就按原计划按时到我家吃午饭。他想不到的是:桌上除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之外,中间摆放着一碗茶油煎的鲫鱼,松黄松黄,香气扑鼻而来。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看见妈妈做了这么一碗“山珍海味” 的好菜, 让老师下饭,我当时双眼直勾勾盯上这碗实属罕见的“鲫鱼” ,垂涎三尺,怎敢下筷子?妈妈拿着一双箸,不时转到老师的身旁,不断地搛菜往老师碗里送。隔壁一位伯母串门,也帮着妈妈劝说:“先生呀,今天您就别客气了,要领了小红妈妈的这份深情厚谊,这碗鲫鱼真是来之不易哪!”
伯母告诉王老师,我妈妈为了敬师,让老师吃上一餐满意的供饭,想上店铺买点肉等好菜,可是借不到钱。想来想去,想到了茶坑那口小水塘。跟生产队借了一架小水车,妈妈一人扛着这架100多斤重的小水车,足足走了五华里山路,来到山脚的小水塘边。车干了水塘里的水,站在齐膝深的烂泥里,捉鲫鱼。时令已是三九寒冬,塘里结着冰凌,水车干了,泥巴还混着冰碴。妈妈为了这碗鲫鱼,足足折腾了一天。
2000年,王老师已退休颐养天年了。20_年暑假的一天,我特地用小车去接王老师来我家做客。当王老师走进我家自建的环境优美、如诗如画的小洋房,看到我满头银发而红光满面的老妈妈时,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:“毛主席共产党让咱老百姓翻身得解放,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咱老百姓过上红红火火的好生活,新农村建设让咱老百姓住居天翻地覆大变样,你儿子生逢其时,为咱家乡争光争气,不愧为新时代深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呀!”
共进午餐时,我特地在满满一大圆桌美味佳肴中,清炖了一盆鲫鱼放在圆桌中间,陪王老师和妈妈细细品尝。
边吃边聊,借酒助兴,王老师深情地说:“每当我想起40年前那碗松黄松黄的鲫鱼,我就激动得浑身发热,在我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,营养了我整个教书育人生涯。从教40年,苦尽甘来,现在生活好了,我品尝过厦门、广州等各地海鲜,在北京吃过烤鸭,赣味、川味、浙味等各式各样名厨名菜也曾领略过,但直至如今,最难忘的还是你妈妈那碗油煎的鲫鱼。那碗鲫鱼融入了你妈妈对子女的希望与爱心,融入了你妈妈对老师的寄托与敬意,我从中品味出人生的真正价值,品味出肩负的神圣职责。正是那碗鲫鱼,使得我终生为师无悔,终生为师不敢有所懈怠!”
妈妈举杯敬王老师,兴奋地说:“多谢王老师的辛勤栽培之恩,没有您在大山区任劳任怨,默默无闻,无私奉献的精心耕耘,就没有我儿子美满幸福的今天!”
王老师神情异常激动,举杯站起来说:“我提议,咱们同干一杯,共同衷心感谢毛主席共产党,共同衷心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,也祝小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,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!”
王老师的一席话,又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。是啊,今昔对比,如果没有改革开放,老百姓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仍然是个遥远的梦想,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,我怎么可能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?王老师因“一碗鲫鱼” 而终生为师无悔,终生为师不敢有所懈怠!而如今,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教师崇高的荣誉和地位,在这个伟大的时代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“人民教师”的神圣称号呢?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呢?
先驱洒血求解放,改革开放兴中华;吃水不忘挖井人,开创伟业勇担当。我要用行动回应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:一定要用自己扎实的脚步,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刻写着对伟大母亲的赤诚,雕塑着人民教师的风骨和人格。把“小小的我”, 无私地融进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中,用有限的时间为伟大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