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ízhú

踯躅


拼音zhí zhú
注音ㄓˊ ㄓㄨˊ

繁体躑躅
词性动词


踯躅

词语解释

踯躅[ zhí zhú ]

⒈  徘徊不前。

金车玉作轮,踯躅青骢马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始踯躅于燥吻。——《文选》

pace up and down; loiter around;

⒉  用脚踏地。

立踯躅而不安。——宋玉《神女赋》

trea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以足击地,顿足。

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今夫大鸟兽,则失亡其羣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躑躅焉,踟躕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”
王先谦 集解:“躑躅,以足击地也。”
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帝止之不可,但躑躅於地,大哭而已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须臾,烈焰亘天,皆不胜其苦,哮吼躑躅,皮肉焦烂。”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五回:“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,双手将他项子抱住,那兽奋力躑躅。”

⒉  徘徊不进貌。

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三·焦仲卿妻》:“躑躅青驄马,流苏金鏤鞍。”
明 陈子龙 《小车行》:“叩门无人室无釜,躑躅空巷泪如雨。”
何其芳 《画梦录·墓》:“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。”

⒊  杜鹃花的别名。又名映山红。

唐 白居易 《题元十八溪居》诗:“晚叶尚开红躑躅,秋房初结白芙蓉。”
清 赵翼 《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》诗:“一枝躑躅赠留貽,老瓦盆经手泽滋。”
郭沫若 《杜鹃》:“声是满腹乡思,血是遍山踯躅。”

国语辞典

踯躅[ zhí zhú ]

⒈  徘徊不前的样子。

汉·秦嘉〈赠妇诗〉三首之二:「临路怀惆怅,中驾正踯躅。」
《乐府诗集·卷七三·杂曲歌辞一三·古辞·焦仲卿妻》:「踯躅青骢马,流苏金镂鞍。」

徘徊 踌躇

⒉  山踯躅的简称。参见「山踯躅」条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踯躅"的意思解释、踯躅是什么意思由千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一连串尖刺的叫声从黑色人影的嘴里爆出来,我像被人猛推一把似的向后踉跄了几步,一瞬间我既犹豫又颤悚,拔出身上的轻剑,在小窖里踯躅着;但一转念我又恢复信心。

2.在烦倦的时候,我常是黑暗的街头的踯躅者,我走遍了嚣嚷的酒场,我不想回去,好像在寻找什么,飘来一丝媚眼或塞满一耳腻语,那是常有的事。但是我会低声:“不是你!”,然后踉跄地走向他处。

3.莫染尘在街上踯躅了许久,感到索然无味,又忧着店内二人,便想打道回府,忽见前面有个高大人影一晃而过,莫染尘吃了一惊,暗道那人轻功不弱。

4.本不是什么大错,于是它委屈了,哀怨了,湿答答地度过了那么多个春秋,那种潮湿的气味,载着她的哀怨踯躅在寻常巷陌里,阴雨绵绵里。

5.我踯躅于人行道上,手指拨弄着口袋中的铜币,双眼盯着书摊上的书籍.

6.今日,睚眦观天有异象,便出外详察,恰遇金鹏追剿其父,睚眦踯躅再三,遂摒弃昔日恩怨,现身相救。

7.心非木石岂无感,吞声踯躅不敢言。

8.小吟,小吟……如今,苍茫海里的踯躅花已经开了一年又一年,然而,上穷碧落下黄泉,山长水远,天地茫茫,恐怕是再也相见无期了。原来,人这一生中,唯独“离别”,才是真正的永远。

9.漫漫人生路上,一个人踯躅前行,无助、孤单,寂寞袭来之时,心里总是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、一个温暖的臂膀,亦或一句简单的话,让你的身心温暖的如同寒冷的冬季围坐在熊熊的火炉边,驱散身体的寒冷,温暖冰冷的心。

10.踯躅于泥途荒滩,因而千年徘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