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wèn xué
注音ㄨㄣˋ ㄒㄩㄝˊ
繁体問學
⒈ 求知;求学。
⒉ 犹学问。
⒈ 求知;求学。
引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。”
郑玄 注:“问学,学诚者也。”
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上:“《学记》云:‘善待问者如撞鐘,叩之小者则小鸣,叩之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。’谓善问学者,必待尽其词理委曲之意。”
明 宋濂 《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》:“府君为儿时,重迟不戏,潜心於问学,及壮,益孳孳自治。”
⒉ 犹学问。
引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试将此酒反观我,胸中问学当日新。”
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艺林学山五》:“用修 自以工考订饶问学,而 仲弘、天挺,屡以无辜遭剧詆,不亦寃哉。”
吴佐清 《中国仿行西法纺纱织布应如何筹办俾国家商民均获利益论》:“鯫生问学素陋,闻见不多,拉杂成篇,不知有当於万一否。”
1.平时则放荡冶游,考试则熟读讲义,不问学问之有无,惟争分数之多寡。试验既终,书籍束之高阁,毫不过问。敷衍三、四年,潦草塞责,文凭到手,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,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?
2., 六十年代香港古旧淳朴,生活清淡,渊博温煦的能人又多,问学闻道的机缘处处都是。董桥
3.六十年代香港古旧淳朴,生活清淡,渊博温煦的能人又多,问学闻道的机缘处处都是。
4.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: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,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;另一种是只管教,不问学生兴趣,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。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,随着生活打滚;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。陶行知